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工作报告执行情况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执行情况

时间:2019-02-26 来源:区府办
【字体: 打印

——经济增长更加稳健。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动能减弱等困难,抓存量、扩增量,强化经济运行保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工业增加值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市实现争先进位。

——产业发展更有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6%,数字经济产业产值增长33.6%,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18.1%、35.3%和43.8%;规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484.81亿元、增长11.4%,产销率98%,实现利润33.64亿元、增长36.6%;工业用电量增长11.2%、用气量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1.3:59.5:29.2调整为9.4:55.5:35.1。

——城市品质更具魅力。龙城天街元旦盛大启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迈出坚实步伐,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殊荣,巴川河入选“2018年度重庆十条最美河流”,成功举办原乡风情马拉松赛、重庆小姐超级大赛暨中华龙乡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铜梁龙舞再次精彩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盛典,“原乡风情·大美铜梁”颜值更高、影响更广。

——社会民生更有温度。民生领域支出4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5%;25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民主路等片区3010户居民用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幼儿园学位2160个;新分配限价商品房1970套,新安置公共租赁住房568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0.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工业振兴,转型升级稳步提速。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完成工业投资87.17亿元、增长14.7%,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95亿元、增长11.6%。

发展平台聚新聚优。完成高新区5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规划编制,国家高新区创建进入批复程序。依托庆兰实业等,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功能性产业基地;以天齐锂业为龙头,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与小米公司合作,发展小米生态链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硬件基地。打造全市中小企业创新示范园,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产业项目提质提速。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引进红岩方大、一汽富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8个,金鑫新能源、昂佳科技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1个,壹壹光学、元铂科技等智能制造硬件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58亿元。加速项目落地转化,杰尔科技、中车导轨电车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顺安爆破、伊菲斯特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90亿元以上。

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首批扶持10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8个,技改投入36.47亿元。庆兰实业、环际低碳分别入围全市成长型、创新型企业100强,9家企业成为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企业获评全区领军工业企业、明星工业企业。

服务保障有力有效。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368家,出台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十条措施”,专班专案为民营经济发展“解七难”。新增用地指标8638亩,供应土地7881亩;实施产业大道东侧3700亩土地整治,盘活闲置土地1200余亩,利用空置厂房近30万平方米。安居提水二期工程建成供水,盘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用,页岩气成功开采并对外输气,水电气日供应能力分别达10万吨、1700万千瓦时、150万立方米。

(二)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坚持“三个结合”,注重示范带动,串点连线、成片扩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总产值63.85亿元、增长4.9%。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绿色蔬菜、特色经果、名优水产、优质畜禽等产量稳步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进“六个要”,引导3.3万户农民入股新型农业项目,消除“空壳村”152个。推进“互联网+乡村振兴”,7051个农特产单品上线销售,交易额近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2万亩,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3户,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达27家。加快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新增“三品一标”42个,铜梁砂糖李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滩三红柚荣膺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正式跻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行列。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打造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新建绿道系统50公里。实施300公里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开工“四好农村路”1052公里、建成310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100%。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个,新建饮水管道41公里。改造农村用电设施3850户,铺设光纤1590公里,村民聚居地4G信号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834户,完成农村卫生改厕5696户。893家畜禽养殖场实现生态循环养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接受国家验收。建成荷和原乡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绿色示范村庄18个,土桥镇六赢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

乡风文明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五风浸润”工程,评选区级新乡贤25名、好乡亲258名,广泛传播向上向善精神力量。规范化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36个,新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2个。全覆盖办好乡村振兴讲习所,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完善村规民约,创建全市和谐示范村8个,纠纷发生数减少20%。培育扎龙村、舞龙村62个,开展“一镇一品”非遗展演200余场次。

(三)着力推进城市提升,品质内涵持续展现。坚持内外兼修、加减并重,融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理念,推进城市细管、智管、众管,全力打造现代化独立新城。

空间布局优化拓展。启动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区三线”划定,完成8个镇总体规划评估修编。龙城天街全面开街,淮远新区城市设计顺利完成,淮远河风光带效果初显。开展对外通道线型研究,编制中心城区交通设施规划。提质“五纵五横”骨干道路,白龙大道提质改造加快推进,龙腾大道西延伸段扩展升级,南北大道、铜昌路即将完工,北环路二标段建成通车。

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实施棚户区改造702户,建成无危小区5个。完成坡屋面改造30万平方米,城市“第五立面”更加靓丽。建成金融大厦、建工大厦、市民服务中心。罗睺寺公园开园迎客,凤山公园启动提质。新增公共直饮水5处,新建城市公厕10座。新施划停车位1266个,建成智慧停车位55个,公交移动支付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启动镇街供水企业整合和供水设施整体升级,庆隆镇等4个镇实现集中供水。新改建场镇地埋式垃圾中转站5座。城区至安居片区公交线路投入运营。

市容市貌整洁有序。整治老旧小区5个、背街小巷86条,拆除违法建筑28.6万平方米。改造美化“五小”设施2618处。整治巴川河、淮远河城区段。增绿添园14.5万平方米,补植行道树3232株,新增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安装景观植物花箱8.5公里,设置护栏7.5公里。实施商住小区综合整治,查处机动车违停3.3万件,规范占道经营3.5万起。城区餐厨垃圾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全面推行“五长制”,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数字化城管系统受理各类问题2.1万件、办结率98%。组建800余个少云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巡河护河等活动。

(四)着力壮大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活力显现。围绕消费新需求,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76亿元、增长13.7%,旅游综合收入37.2亿元、增长5%。

商贸业态持续繁荣。协信星光天地、居然之家等品牌企业入驻龙城天街,万达广场、重百商场正式营业。规划建设9个专业市场,渝西首家城乡共同配送中心建成投用,电摩城正式营业。百汇国际全面建成,红星美凯龙投入运营。改扩建城乡农贸市场10个。新增限上商贸单位96家。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美食品鉴会。

全域旅游升级发展。安居古城药王庙、雪庵音乐馆等景点建成投用,“嘻街”一期正式开街。巴岳山三丰阁全面竣工。玄天湖景区配套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节会。新改建旅游厕所14座。正式启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土桥镇庆林村入选全市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荷和原乡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国龙灯文化及古城旅游示范区创建获批。

财税金融良性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12%,其中税收21.6亿元、增长11.5%,占比达6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8亿元、增长17.7%。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0亿元,累计追收企业欠缴税费9亿元。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评审332个,审减金额3.9亿元。与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建立战略合作,引进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在铜设立支公司,收购重庆坤鹏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组建重庆鹏龙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6.7亿元、增长13.2%,贷款余额311亿元、增长2.3%,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仅为1.18%。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6.6亿元,证券公司代理证券交易额231.8亿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9亿元。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全面落实中央、市委改革部署,深入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持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烧结砖企业4家、非煤矿山5家,去化商业用房库存2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库存减至29万平方米。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先照后证,新发展市场主体7631户。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减到15个工作日以内。务实搭建政银企“铁三角”,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123亿元、增长22%;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提高融资担保额度至60亿元,组建1.3亿元融资增信风险补偿资金和3亿元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减税降负政策措施,减轻企业税负5.7亿元。完成重点国企转型改革,政府平台公司整合为5家经营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成效初显。

创新驱动集中发力。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重润表面科技园获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与北科大产业集团合作,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联盟铜梁分中心正式揭牌。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增科技型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产品57个。实施龙乡人才“十条措施”,建成招才引智服务中心,新引进院士、博士、博士后5名,新建院士专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建立授信总额10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成功获批全市首批专利信息服务试点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40%,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件。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日渐走深。坚持内外并重,提升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环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11亿元、增长62.5%。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完善信息捕捉、论证研判、对接签约、落地建设全过程工作体系,深化外出招商、驻外招商和平台招商。组团参加智博会、西洽会,成功举办重庆市锂电产业发展资本峰会。新签约项目127个,计划总投资630亿元,云丁科技等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成功入驻。

对外合作日益走深。建设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依托成渝轴线协同发展联盟开展跨省市交流合作。打造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外汇业务服务点5个。组织37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经贸实绩企业达65家。

外联通道加快建设。铁路建设取得新进展,兰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完成可行性研究招标,市郊铁路西环线、都市快轨璧铜线完成可行性研究。高速路网加密提质,铜安乐高速公路完成可行性研究,渝遂高速公路扩能北碚至铜梁段成功招商,合璧津高速公路铜梁段动工建设。渝蓉高速公路围龙互通正式投用。

(七)着力强化民生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扶贫基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34万元,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成效明显。改造“插花”贫困户危房373户。资助建卡贫困学生4035人次。为1117名未脱贫群众购买居民医保。建卡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开发公益岗位194个,实现就业285人。全面推行“321”精准帮扶机制,实施特殊困难“临界对象”提前干预。全区新脱贫170户、409人。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开展职业培训3264人,发放扶持创业贷款4098万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6%。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等活动,1.2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建成投用救助管理站,发放城乡低保金5483万元、抚恤补助金7787万元,实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15万人次。新改建敬老院7所,投入使用社区养老服务站55个。

(八)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加快推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金砂小学、职教中心三期工程,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2个。恢复小学附属幼儿园6所,设立独立建制幼儿园27所,普惠园覆盖率达75.4%。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市级复核。组建铜梁中学教育集团,招收联盟班4个。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成效明显。铜梁二中、龙都小学成功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卫生健康持续增强。中医院迁建工程顺利推进,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医院迁建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22万人。人民医院成为重医附一院非直管附属医院,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甲”中医医院复评。我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打造龙舞晚会《龙腾盛世》,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224场。龙灯彩扎基地挂牌成立,非遗名录增至86项。改造全民健身中心风雨球场,新增社区健身点10个。启动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筹备举办中华龙灯艺术节,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区老体协获评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九)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家园共建共享。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民共治、源头防治,铜梁蓝、铜梁绿成为全区最靓底色。

河长治河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河长制,三级河长巡河1.8万次。纵深推进“五个一律”,关闭“小散乱污”企业23家,整治污染企业75家;划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功能区,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4家;全面禁止肥水养殖,收回52座水库承包权;建立琼江、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实施河道常态化清漂保洁;建成投用蒲吕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新改建场镇二三级污水管网100公里。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保问题整改。关闭整治非法码头25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站建成投用。

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实施退耕还林、矿山复绿,营造林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7%。划定露天烧烤功能区,加大露天焚烧处置力度,开展餐饮单位油烟提标整治,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挂牌管控,PM2.5平均浓度下降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农药、化肥、抗生素使用量实现“三下降”。完成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调整,市级安静居住小区达8个。

环保问题挂单整改。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5项措施问题全部整改到位,40个具体问题整改销号,3个跨年度整改任务超序时推进。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各类投诉问题911件、办结率100%。对污染环境行为“零容忍”,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1件,行政处罚89件。

(十)着力推动平安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防控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区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力维护。深入实施社会治理“结网工程”,加快建设“雪亮工程”,优化配置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优化警务运行和快速处置机制,刑事发案总量、八类案件、侵财案件、可防性案件发案持续下降。扎实推进民生警务,加快打造“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推进“互联网+”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进“五项攻坚行动”,处理信访事项3538件次、4933人次。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额出资购买巨灾保险,成功应对“7.12”特大洪峰过境。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便民地图 数字人播报 数智大脑 元宇宙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