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解读

时间:2021-12-07
【字体: 打印

20211129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简称《规划》)。《规划》依据市、区有关规划计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及至2035年的远景展望,是指导铜梁区今后五年及远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路线。《重庆市铜梁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是什么?以及有哪些保障措施?

1.十三五”取得成果

2020年,《铜梁区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总体完成。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到 334天,市控断面涪江、琼江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小安溪水质持续改善;城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主要河流水质全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全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2.“十四五”主要目标

2025 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清水秀美丽铜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打造渝西生态创新之都、创新生态示范区。

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产城景文深度融合,山清水秀美丽铜梁基本建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城乡融合、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双百城市。


3.重大工程

1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转型示范

①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深化绿色创新驱动,利用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存量企业资源环境绩效。

②积极开展碳达峰工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营造绿色发展营商环境。落实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规定,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环境监管。

④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严格用地总量控制。提高能源节约利用效率。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严格管控生态空间,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①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推进铜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确定适宜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地域空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构建两屏一岳,两水汇涪的生态安全格局。积极融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先进理念,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

②严格保护和建设生态系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重大工程,构建点、线、面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体系,确保全区林地面积不少于 62 万亩。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打造生态森林文化,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

③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对涪江、琼江、小安溪流域沿线消落带进行水生植物、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恢复,全面维护涪江、琼江、小安溪流域、淮远河、巴川河等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功能。治理修复矿山。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观测,严控外来入侵物种。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宜居宜游生态福地

①持续优化改善水环境质量。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推动形成水治理综合体系,持续改善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控制工业污染,突出控制交通污染,强化扬尘污染控制,精细化管控生活污染,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

③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或修复受污染建设用地,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建立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

防控改善噪声环境影响。严格管控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影响,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监管,强化工业企业噪声监管。

⑤科学治理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防治种植业、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4)防范化解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夯实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①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响应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②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加强放射性物质安全监管,强化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③提高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水平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新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运贮存中心。防控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风险。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防范渣场环境风险。

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实行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稳步推进化工企业环境监管,持续推进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妥善回应处理群众信访投诉,建立突出问题化解长效机制,积极化解环境敏感项目“邻避”矛盾。

(5)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打造渝西生态创新之都

深化生态共建。共建生态廊道。共建森林城市群。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污染共治。推动跨界水环境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及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协同治理。

深化执法联动。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强化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协同。推动生态环境联合监测和数据共享。

(6)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源头管控制度体系。

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能力。

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治理能力。

提高生态环境依法治理能力。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效能,健全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加强生态环境普法。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体系,完善绿色财税金融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各类环境经济政策。

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建设体系。

构建生态环境示范创建体系。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政策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便民地图 数字人播报 数智大脑 元宇宙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