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其他法定信息 >乡村振兴 >工作情况

“巴岳农庄”建设来自成渝中部地区铜梁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23-12-25 来源:封面新闻
字号:

巴岳农庄建设

来自成渝中部地区铜梁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冬日清晨的渝西大地,薄雾还萦绕在远处的山峰上,山下平坝地区的蔬菜大棚内,蛟龙166号螺丝椒和银河1号番茄正繁茂地生长着。离开大棚数米外,七八个村民又在进行着田间作业。

广袤的渝西大地

这番景象如今已是重庆铜梁区侣俸镇保乡村的常态。我们眼前的蔬菜大棚,以前这块地被一位业主流转过去种植砂仁,但做了几年始终没有效益,导致这块地撂荒了一两年,还拖欠了村民们的工资。保乡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峰说。

同时,村民们也不再是普通农民,身上还多了一张标签”——重庆市铜梁区巴岳农庄侣俸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张文峰表示:一年下来,村民们能获得三份收益——入股土地的保底分红,个人务工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利润分红。

从纯粹种地卖农产品挣钱,到获得三份收益,这一改变得益于铜梁区正在进行的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2022年初,铜梁区从组织形式、投入机制、经营模式、分配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破题革新,在侣俸、少云、围龙36村启动首批巴岳农庄试点建设。

侣俸镇保乡村设施大棚里的蔬菜

这个“农庄”不寻常 国有、集体、个人齐“入股”

作为巴岳农庄的主要操盘手之一,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表示,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顽疾是农庄肇始的初衷,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三农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活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202274日,铜梁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建设方案》,铜梁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巴岳农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委,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立由区分管领导牵头负责、“3+N”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巴岳农庄建设稳步推进。

张焕兵解释说,巴岳农庄并不是一个具象的农场、庄园概念,而是按照基层组织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公司治理赋能、综合经营增效、整村推进共富思路,探索打造出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铜梁区建设的专家大院

具体到操作方式,张焕兵说,由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铜梁区属国有公司联合组建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股份的组成分为几大块:一是村民手中的土地通过统一整合后估值入股。无地的村民则可按一定标准,以现金方式自愿入股。张焕兵表示,第二是村集体的闲置资产经第三方评估后入股。第三是国有公司的资金入股,可以是注册资本金、银行融资资金,也可以是代持财政项目的资金,第四块是引入其他社会资本以资金或者技术方式入股,“‘巴岳农庄就是一个整合了国有、集体、个人力量,在农村形成的一个多元化股份生产组织。

张焕兵表示,巴岳农庄和以往推行的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看着像,但实质上有区别,最重要的是推动农村资源规模化,形成系统性经营和农民利益维护的保障机制,杜绝一旦经营不善,企业主跑路、产业停摆,导致农户连土地租金都拿不到的情况。在分红方面,巴岳农庄采用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完成。村民们的分红不受巴岳农庄生产盈亏的影响,在集体经济产生利益时就会进行分红。在经营方式方面,巴岳农庄先把土地、种子、技术、农资、品牌、销售统一起来,再把种养环节的生产标准,交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农户只需按要求做好精耕细作,各方优势结合,既提升效益,又让生产变得更统一,更有规模效应。

张焕兵还介绍说,铜梁首批试点的侣俸、少云、围龙36村,已组建起3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侣俸镇以现代蔬菜、农旅融合为主;少云镇以红色文化、山地农业为重;围龙镇则突出旅游观光、体验农业定位。改革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不偏向、不走样。

农庄没有“大锅饭” 高效投入产出比让乡村受益

巴岳农庄设立之初,村民们很担心农庄走回头路,变成吃大锅饭,人人好像都有活干,但人人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我们以前也把土地租给过几个业主,但是最后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拖欠工资、拖欠租金的情况都发生过。

对此,张焕兵主任解释说,巴岳农庄并不是让大家吃大锅饭,而是集中有效的资源,从科技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关键着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技能、管理水平,更好地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位于铜梁区的侣俸巴岳农庄设施蔬菜科技园

就拿科技助农生产来说,巴岳农庄把以往单个农户的粗放耕种,变为规模化、精细化耕种与管理,既解决了单个农户效率低、投入不够的问题,还实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在侣俸镇设施蔬菜科技园,成果正在凸显。

以往的普通种植,一亩地只有3000斤的产量,而在科技园,亩产突破了13000斤,采收时间也从两三个月延长到七八个月。设施蔬菜科技园产业的运营单位——奉民志城(重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边介绍边蹲下身子,检查大棚里蔬菜的生长情况。

正在蔬菜大棚里耕种的村民

占地面积约8亩的1号设施大棚内,螺丝椒和番茄的长势都不错。从设计大棚、筛选品种、到精细化管理,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投入。周建表示,刚到侣俸镇时,通过实地调研,他发现这片土地仅靠原生的土壤,并不适合农作物高效生长,必须更多地依赖技术来突破生产痛点

于是,周建和团队大胆创新,选用兼有保温和降温作用的双层双拱大棚,薄膜又采用了转光技术,能够把太阳中的光源转换成植物喜欢红光和蓝光。他们又前后进行了八次品种筛选测试,最终从近2000个品种中,挑选出了适合侣俸当地的7个品种。

再落实到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时,运营单位就把入股农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每30亩地作为一个农场单元,每个单元的负责人带领1820个技术农民开展田间地头的管理工作。参与农场管理的农民,全年工作260300天,获得相应的务工报酬。

今年58岁的张大姐就是参与农场管理的技术农民之一。前些年,张大姐一直在外地打工,把自家的3亩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但由于承包业主经营不善,已经三年没有交租金了。

正好铜梁区在侣俸镇开展巴岳农庄试点工作,经过镇村干部对政策的解释,张大姐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拿自家的3亩土地入股到农庄,同时自己也在农庄里找到工作。

我现在每天在大棚里工作8个小时左右,一天有70—100元的工钱,加上地租和分红,一年收入还不错。前些年在外地打零工,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块钱,加上日常开销,一年到头下来也剩不了多少钱。对于现在的收入,张大姐挺满意。

侣俸镇镇长万波告诉封面新闻,村民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自愿入股农庄,并留在农庄打工,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大家都想好上加好,没有人愿意走回头路,去过苦日子。显然,巴岳农庄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正是要让村民们从高效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在不离家、不离乡的背景下,盘活自己的土地资源。

“‘巴岳农庄为村民们提供了就近打工的机会,村民由原来的打散工、零工变成了职业农民工人,让他们不再为私人老板经营不善拿不到租金犯愁,也进一步提升了村里的农业生产水平。万波表示,通过巴岳农庄的引导,蔬菜产业正逐渐成为侣俸当地的主导产业,壮大着每个村的集体经济。以前每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只有二三十万元,现在收入最少的一个村都接近150万元了。村民们按照每亩地700多元进行保底分红,年底还要进行二次分红。

“巴岳农庄”建设有个小目标:2035年在铜梁全覆盖

铜梁区正在推进“巴岳农庄”建设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巴岳农庄的成效正在显现。

一组亮眼的数字:截至20239月,巴岳农庄首批试点的铜梁区三镇六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303%,经营性收益同比增长370%。具体到侣俸镇,建设巴岳农庄的4个试点村,2023年上半年实现群众增收1223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

目前,铜梁已经扩展到10个镇47个村开展巴岳农庄建设。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区全覆盖。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蓬勃发展、环境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示范性村庄。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城市之一,铜梁以巴岳农庄建设为抓手,推进解决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无疑具有一定探索意义。

20236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川渝两省市提出,要把成渝中部地区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而巴岳农庄建设,无疑与会议精神同频共振。

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表示,铜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承担着联动与协同周边发展的重要功能,“‘巴岳农庄建设的探索,使得当地逐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机制办法,同时,这样的探索,还有望为成渝中部地区中部崛起,提供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便民地图 数字人播报 数智大脑 元宇宙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