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教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人人、以体育人、以文化人,聚焦“小胖墩”、“小眼镜”等青少年健康问题,变革传统体育教育思维,以竞技体育为牵引,学校体育为依托,探索构建区域体教融合新模式,学生健康呈现一升两降的良好态势,经验做法被市教委专刊登载,获李明清副书记来铜调研时肯定性评价,商奎常委肯定性批示。
一、完善工作体系,增强体教融合力
一是重塑制度体系内核。建立“双月一次”体教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印发《铜梁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11个制度性文件。二是丰富评价体系载体。体育课程、体育文化等指标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体教融合工作纳入学校书记校长年终述职,并作为体育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三是畅通培育体系路径。以3个铜梁龙俱乐部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 14个体校训练基地为“支柱”,55所市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石”,教体联合开发后备人才招录系统,制定升学、训练、弹性学籍等制度,使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身份“互认互通”,为科学选育人才赋能。2024年招录体育后备人才 324 人,新培育国家一级运动员38人。
二、共建保障体系,强化人财物支撑力
一是规范场地建设。利用体彩、维修改造资金14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运动场10块、篮球馆2个;利用校内闲置场地,打造跳绳、乒乓球等运动小空间100个。二是引育专业队伍。采取1+1+N方式引聘人才,引进专业教练8名,考核招聘9名国家一级运动员。组织241名骨干师资培训,新取得教练员资格81人。三是教研赋能发展。主要领导牵头承担市级改革攻坚专项和市级重点课题优质课5节、论文11篇获市级奖,编撰《体教融合典型案例集》,助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学赛体系,激发师生能动力
一是学生“动起来”。建立15分钟小课间体育家庭作业1小时等体育活动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锻炼2小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每学年开展体育节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校考核,确保学生“动起来”。二是老师“学起来”。发挥学区内体育龙头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联合开展体育学科校际教研暨基地校教学研讨活动、学区基本功大赛,体育教师学区间双向交流促进学区体育师资共享。三是全区“赛起来”。开展三级赛事,涵盖田径、三大球、三小球等体育项目,承办重庆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甲组)总决赛,形成学赛同步、赛学互促的发展模式。中小学生参与各级赛事活动达73万人次,网络点击量超200万次。
四、联动校家社,迸发全民运动活力
一是共享体育设施。每年预算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补助资金500余万元,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群众对外开放,破解市民“健身去哪儿”难题。二是丰富体育场景。联合重庆铜梁龙俱乐部创建“家校共育亲子观赛区”,组建“铜梁龙球迷少年团”,15000余名学生及家长观战11个中甲主场比赛,开展“足球职业球员校园行”活动20次,画好家校社协同以体育人最大同心圆。三是盘活体育资源。联合区文旅委打造非遗山水实景剧《追梦·铜梁龙》,吸引区内外观众近12万人观看。在全市率先开设龙舞专业,带动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群建设,提升“体育+职业教育”综合服务能力。
下一步,铜梁区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着力打造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闭环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