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11500224733957088A/2024-00028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工作报告
  • 铜梁区发展改革委
  • 2024-02-26
  • 2024-02-26

关于重庆市铜梁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重庆市铜梁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铜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铜梁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切实扛起大区担当、履行大区责任,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沉着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坚持产业发展为先为要、制造业发展为先为重,全力以赴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数字化发展、大抓实体服务,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铜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区委十六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相继召开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等系列大会,系统推进铜梁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全区上下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汇聚起现代化新铜梁建设的磅礴力量。

——经济展现韧性增长。全面落实市委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拼经济、促改革、优服务、保民生、防风险,推动工业经济质效提升、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多点开花,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5%。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用好用足国家、市、区各类惠企政策,发挥“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作用,推动政策靠前发力、服务企业提速加力。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7.9亿元,减收失业保险费4906.63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20.34万元引导金融机构投放实体经济贷款203.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75.5%。

一年来重点取得以下成效:

(一)坚持抓共建促发展,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完善,铜安高速重庆段建成通车,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确定线型并在铜设站,成渝中线高铁、城轨快线璧铜线、渝遂复线高速等外联通道提速建设,渝遂高速扩能二期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区域联动持续深化,高新区成功创建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共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共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5条。“川渝通办”持续升级,357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8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实现“涪江通办”。落实铜梁巫山对口协同发展年度任务,对口帮扶资金增加至438万元。

经济开放程度增强。培育开放新动能,成功创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3.6亿元。抓好平台搭建及服务,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企业增至4家,完成AEO认证企业1家,建成跨境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企业参加越南汽配展、西洽会等国际性展会,达成意向成交额1000余万元,生鲜农产品首次“鲜”销越南。组团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协议采购额达10200万元。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750标箱,增长50.6%;货运值1.7亿元,增长39.3%。

(二)坚持聚产业调结构,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补链强链延链,“2+4”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东方迅达、诚川数控等28个项目建成投产,制造业投资增长14%。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产业实现产值636.8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4.1%。储能产业集群加速培育,链主企业海辰储能一期一标段顺利投产,科达负极材料等9个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累计建成北环路光储充换检一体站等储能应用场景24个。竞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蓝海,13个项目签约提升“铜梁造”新魅力,升级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特色产业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配套比达58.3%。企业培育量质齐升,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市级“双百”企业5家,国家“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1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加快,新增制造业企业“上云”10家,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52个,新获评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0个。

服务业发展提质扩容。潜力活力不断释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龙城天街商圈持续繁荣,吾悦广场焕新开业,成功举办新春露营音乐节、“韵动龙乡·活力之夜”等活动,商圈主要商业综合体实现总营业额8.4亿元。金融业平稳健康,广发银行铜梁支行正式开业,和达福金、铜龙等3支基金成功落地,组建海辰等民营项目银团3个,推动兴农融资担保融入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全区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1277亿元,增长11.9%。文旅市场提质升级,实施“周末到铜梁”品牌提升行动,精心打造“红色感恩游”、“乡村体验游”、“古镇记忆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有序推进涪江山居民宿集群、小北海农文体商旅试验示范区规划建设,发展旅游民宿9家,打造主题营地8个,安居古城文庙县衙开放迎客,湖广会馆入选市级演艺新空间。

农业产业稳中向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处置耕地存量“非粮化”4.8万亩,粮食产量达36万吨。“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立,新建设施蔬菜科技园1000亩,入选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家,建成投用“铜梁黑鸡”原种场,蔬菜产量达83.37万吨,出栏生猪52.69万头、肉鸡1000万羽。农业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白羊咸菜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品牌培育加快,“龙乡水土生”区域品牌在45个类别上取得商标注册,获评重庆名牌农产品16个。现代农业延链增效,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落地建设,入选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6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0.15亿元,国家蔬菜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大会在铜召开,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

(三)坚持扩投资促消费,需求潜力加速释放

项目投资持续优化。投资运行增势良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9%,民间投资增长13.4%。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区领导分行业、分领域专题调度机制,用好“三张清单”,新开工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80个项目,建成投用淮远独立储能电站等70个项目,199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0.2%。争资额度创新高,争取到位上级各类资金及债券资金80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创新招商方式,优化“区领导+行业主管部门+招商部门+园区平台”联动招商机制,签约项目95个,协议资金661亿元、到位资金202.9亿元,新签约50亿级项目1个、20亿级项目5个、10亿级项目11个,招商引资“赛马榜”累计上榜次数居全市前列。

消费需求稳步复苏。落实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措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着力刺激消费需求,策划开展“铜梁黑鸡美食文化节”“汽摩展”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15.6亿元。“足球啤酒狂欢节”获评不夜重庆生活节“十大夜间特色活动”。打造消费体验新场景,铜梁记忆民俗美食文化街、万达FUN食夜市美食街开街营业。商贸品牌培育加速,新增重庆老字号企业4家。房交会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销售商品房69万平方米。文旅消费持续火热,成功举办铜梁龙马拉松、中华龙狮大赛、“一镇一主题”等系列赛事活动,铜梁龙足球队夺冠冲甲、荣膺“黑马”,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7.9%、24.8%。

(四)坚持抓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完成市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79项。“一次办”更加优化,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新生儿出生等75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业务办理量超1.3万件。深入推进“一门办”,推动1370个依申请办理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渝快办”年均业务办理量达52万件,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7.7%。“一窗综办”改革不断深化,无差别综合窗口办理事项拓展至484项。坚持把支持企业发展的事放在第一位,着力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政务服务体验员,用好用活党政亲商恳谈会、企业服务直通车、大数据监督平台等机制平台,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能源保障等各类问题573个。

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接稳兜住国家、市级改革试点任务156项,改革经验做法获“5家中央媒体”深度专题报道104条次,获国务院督察激励1项、市政府督查激励6项。“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成效初显,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增长127%。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宗50亩用地成功入市交易。土地要素服务效率实现新提升,出让工业标准地13宗1177亩,盘活低效产业用地340亩、闲置厂房3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节约集约自然资源利用示范区县。文旅信用经济试点获全国信用应用场景最佳纪实奖,供销综合改革经验入选全国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数字重庆建设破题起势。数字资源有效归集,启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部署,建成区级数据仓,全量编目应用69个,数据525类、承接市级回流数据78类,感知资源24570个。“两端”运用步入正轨,“渝快办”承接部署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572个、“一件事一次办”75个,“渝快政”注册单位128个、16177人。围绕数字党建、数字政务等6个应用系统,梳理核心业务架构图98张,扎实开展“一件事”特色应用谋划,“家医有约”进入数字重庆“一件事”市区联动场景建设试点程序。完成区级城运中心线上部署,全覆盖建成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新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224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实施“龙乡英才”集聚、培育、激励、暖心“四项工程”,引进各类人才1456名,储备高技能人才563人。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5项,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工业设计中心2个,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占比提升至58.9%。科技成果转化有质有效,开展产学研合作52项,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达4.5亿元。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增至8.97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建成投用铜梁科创服务平台,高新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省级高新区。成功举办铜梁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

(五)坚持抓提升促融合,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提质焕新颜,升级打造民主路等老街8条,更新城市老旧管网8.3公里,改造老旧小区32个、城市危旧房141户,导轨电车试验线一期调试运行,投用迎宾东路延伸段、乡恋路等道路14条,产城融合规划研究成果在全市推广示范。“3+2”供水体系不断完善,同心桥水库下闸蓄水,太平水厂(一期)主体完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建公厕5座,建成小微停车场51个,新增各类停车泊位3803个,改造垃圾分类厢房50个,投用“劳动者港湾”3个。城市颜值有效提升,重庆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有序推进,完成人民公园、滨河公园等4个公园提质更新,打造山城花境5个,建成口袋公园3个,开放共享公园绿地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50万平方米。城市“智”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发现整改问题超4万个。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44个国家、市级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监测对象1239户、2988人,未出现返贫致贫。构建乡村规划新格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143个,完成镇街国土空间规划23个,安居镇龙兴村成功纳入全市村规划编制试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成农村联网公路50.6公里,升级改造干线公路23公里,新建农村供水管网260公里,完成场镇基础设施功能补短板项目90个。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改造农村危房111户、户厕2000户,投放生活垃圾两分类亭100个,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创建美丽庭院300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项目5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7亿元。大庙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六)坚持增绿色降排放,绿色底蕴更加厚实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河长制,完成小安溪等6条河流生态修复,提标改造新东城污水处理厂,全区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淮远河综合治理工程获评生态环境部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清新空气行动有力有效,搬迁环保问题企业10家,整治涉挥发性有机物问题企业73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土壤环境安全可控,“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4个地块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开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回头看”专项行动,整治在册矿山问题91个。深入实施科学绿化,完成国土绿化提升 7.61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7100亩。纵深推进林长制,入选全市首批林长制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区县。双碾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全区单位GDP能耗持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进程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园区1家、市级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1.4亿度,页岩气年产气量突破6亿立方米。强化科技、财税、金融、市场机制等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保障作用,绿色贷款余额达79.8亿元。开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比达74.1%、32.6%。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增设共享电动自行车500辆,淘汰老旧货运柴油车28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数量增至85辆、占比36%。常态化开展绿色生活创建,累计创建节约型机关64家、绿色社区20个。

(七)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就业创业稳中有进,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化“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3亿元,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164元。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2.55万人、26.81万人、37.97万人,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36.7亿元,实现“应发尽发”。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39套,公租房配租率达97%以上。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所,庙坡幼儿园(公办)建成投用,关溅小学迁建、铜梁二中扩建、白龙小学新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医疗资源不断优化,竣工区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区人民医院精准医疗中心、区人民医院安居分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通过现场评审,新增市级卫生镇7个。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敬老院4所、城市小区互助养老点6个,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400户,27个社区食堂服务老人超1万人次。提升困难群众收入水平,发放低保、特困等救助补助资金2.1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6万人。主题教育10件民生事项和2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公共文体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建成广东会馆、青少年足球训练场等项目,投用城市书房1个,区博物馆入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精准推进文化惠民,成功举办2023年乡村村晚,开展文艺演出、讲座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1万场次以上,惠及群众333.6万人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城区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均达100%。纵深推进体教融合,建立健全足球青训体系,布局区体校训练基地(区队校办)16个,输送7名学生入选选星计划市级集训名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升,市级比赛橄榄球取得首金、拳击实现奖牌零的突破。铜梁龙灯龙舞案例入选中国民间文化传承发展品牌案例。

(八)坚持盯关键除隐患,安全底线加固筑牢

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应对和防控能力建设,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陈案化解,全区重要产业、基础设施、能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严肃查处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坚持“631”偿还机制,坚决控制债务增量,政府债务绿色可控。加强房地产风险整治,申报专项借款3.7亿元,完成铜梁·恒大城、金科·原乡溪岸等7个项目2808套住房“保交楼”任务。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区主体包保覆盖率、督导任务完成率均为100%,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障。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火灾防控除险清患等专项行动,创新实施“两式两全三集”安全管家模式,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构建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危岩(崩塌)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成功应对“5.17永嘉镇圣水村山火”“7.27暴雨事件”等突发事故灾害,自然灾害连续8年“零死亡”、地质灾害连续11年“零伤亡”。学校、医院、养老机构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改造城镇燃气油气管线974公里,加装燃气安全报警装置9.6万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全区暴恐、涉政案事件“零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巴川共坊”社区治理和“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经验全市交流推广。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化平安铜梁建设,扎实开展全民禁毒、全民反诈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5.1%、8.8%,打击跨境赌博技战法获国家“122”机制办专版刊发。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6%,全区信访总量较2019年同比下降40.3%。

专栏120232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村镇设施建设

1.太平水厂工程(一期)主体建成完工并试运行。(全面完成)

2.开展场镇基础设施功能补短板,新(改)建公厕7座,建设农贸市场3个、停车场8个。(全面完成)

3.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建成农村联网公路50公里。(全面完成,建成50.6公里)

4.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改(建)造农村户厕2000户。(全面完成)

5.建成畜禽无害化处理收贮点3个。(全面完成)

(二)城区环境提升

6.实施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新(改)建白土坝、华夏康城片区及明月广场、新城片区排水管网5.7公里。(全面完成,新改建5.8公里)

7.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3个。(全面完成)

8.实施城区裸露地及坡坎崖美化提质,开展裸露地补植7000平方米整治,实施西环路、铜梁中学校等2000平方米坡坎崖打造;改造城区堡坎、围墙等灰色空间6处,美化整治金龙大道等路段6000平方米。(全面完成)

(三)便民设施配套

9.实施城市燃气用户软管更换及安全装置加装项目,为城市燃气用户更换软管100公里,加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9万套。(全面完成,更换软管121公里,加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9.2万套)

10.新建城区公厕5座,新(改)建城乡生活垃圾清洁运输设施5座和分类厢房50个。(全面完成)

11.提质改造城市暗盲区路灯,完成淮远古韵南街路灯整体改造,并对6条城区支路、背街小巷补装路灯。(全面完成)

12.在大庙企业服务中心停车场、运动场停车场等区域新建电动汽车充电端口50个。(全面完成,新建59个)

13.建成投用实验中学人行过街天桥。(全面完成)

14.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按照2万元/梯的标准补贴电梯50部。(全面完成,加装电梯105部)

(四)劳动就业创业

1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全面完成,发放贷款19320.62万元

16.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2500人次以上。(全面完成,培训5096人次)

(五)医疗卫生惠民

17.为全区2.5万名城乡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实施全覆盖救助。(全面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分别完成13079人、13145人,对符合条件的7名低收入两癌妇女发放救助金)

18.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为拟结婚对象免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完成婚前医学检查4501人,婚检率66.02%)

19.规范化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全区41家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规范化发热门诊(诊室)。(全面完成)

(六)民政扶弱济困

20.2.5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购买民政惠民济困保保险。(全面完成,为28048名城乡困难群众购买民政惠民济困保)

21.100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200名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3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面完成,为3200-6岁残疾儿童康复转介,为430名残疾人提供辅具服务,完成49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全区20772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七)教育文化普惠

22.提升信息化建设基础水平,打造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示范校,全区所有中小学交互式班班通设备占比达100%,计算机教室更新率达50%以上,教学用电脑配齐率达80%以上。(全面完成)

23.开展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完成中小学校1000间教室灯光改造,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2期视力检查。(全面完成)

24.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88%以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全面完成,心理健康辅导室建成率100%,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25.完成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00场。(全面完成,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1306场次)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一)总体要求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铜梁的重要之年,也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国家和全市重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在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先行区,奋力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二)主要发展目标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在2023年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后的指标共计38项,含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5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其余33项为预期性指标,主要体现导向性。具体情况详见附件2。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主要考虑:综合研判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以及我区发展的支撑条件和潜力后劲的基础上,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发展与底线,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设置。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年均GDP增长7.5%,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提出未来五年全区GDP总量达到1100亿元,2024年预期增速目标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目标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区供需两端持续升温,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呈现加快恢复态势,支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符合客观实际,在具体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主要考虑:工业活则经济活,工业强则区域兴。随着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的大力施行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区“2+4”现代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将往“高”攀登,向“新”求变,预计2024年工业新增产值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实现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主要考虑:这是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调整,我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放量,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房地产走出深度调整期,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间投资活力逐步释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量有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主要考虑:国家层面将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围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区消费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实现消费增长目标具备现实条件。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主要考虑:居民收入目标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随着企业经营效益逐步改善、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收入分配调节不断加力,2024年居民收入增长有望继续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2024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现代化新铜梁建设的总抓手总牵引,强化规划、政策、项目、平台协同,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合力推动成渝中部崛起。

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平台协作共享,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度参与涪江九地区域合作,联合自贡沿滩、遂宁大英等地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协作园区。融入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合力打造龙文化旅游联盟。狠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4个市级十项行动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天府南—铜梁1000千伏交流工程和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推进互助合作,深化政务服务“川渝通办”,开展教育、医疗、养老等跨区域共建协作和人才交流,联合开展涪江、琼江等跨界水体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川渝两地远程异地评标。深化与巫山对口协同,加强在产业、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合作。

在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铜梁作用。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落实渝西内畅外联建设工程,建成城轨快线璧铜线、渝遂复线高速,提速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力争开工建设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渝遂高速扩能二期,开展千吨级涪江航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动产业一体化,深入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增强产业创研能力,大力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备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新型储能产业新高地,全面融入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力争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

专栏22024年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重点项目

开工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渝遂高速扩能二期、淮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德至厚生110千伏业扩配套工程、华兴至金汇能35千伏业扩配套工程、永兴至爱玛35千伏业扩配套工程等项目。

续建成渝中线高铁、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铜梁段)等项目。

完工城轨快线璧铜线、渝遂高速公路扩能铜梁至北碚歇马段、铜梁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金上至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文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文曲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送出工程、铜梁至海辰新能源220千伏线路工程、永兴至西南水泥110千伏线路工程、龙腾110KV变电站等项目。

前期渝遂绵城际高铁、汉南大泸铁路、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铜梁至重庆新机场高速、团结村至铜梁至成都货运铁路。

(二)聚焦实体经济,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发展为先为要、制造业发展为先为重,发展壮大“2+4”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加快打造更高能级、更强支撑的产业高地。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链长制为抓手,以链群结合为路径,聚焦“2+4”现代产业集群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打造一批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锚定新型储能赛道不动摇,加强储能应用场景推广建设,全面建成海辰储能一期,加快建成投产厚生隔膜、兴恒铝箔、科达负极材料、金汇能负极材料等项目,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新型储能产业园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储能产业园综合能源项目。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摩托车主导产业,续建爱玛西南制造基地二期,开工建设茂茂驱动汽车零部件等项目,投产益安新能源汽车制动盘、华振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同步发展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4大特色产业,建成投产仕兴鸿数控机床、百钰顺智能制造、灏睿复合材料、香即福冷链加工等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积极培育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

专栏32024年工业重点项目

一、新型储能项目

开工河北兴恒电池用铝箔重庆生产基地、江苏厚生新能源锂电池隔膜生产西南基地(储能产业园配套厂房A区)等项目。

续建新型储能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投产四川金汇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厦门海辰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一期)、科达锂电池负极材料智能化生产、惠州市好品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高分子模切组件加工等项目。

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电转向、电制动等)和摩托车项目

开工重庆茂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离合器配件产业园(二期)、浙江宇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摩托车减震器生产、浙江元泰鸿业机车有限公司电动摩托车塑件及灯具生产、成都汇力塑胶有限公司汽车保险杠及仪表台生产、江阴华江导索有限公司电动摩托车操纵线生产等项目。

续建重庆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爱玛西南制造基地(二期)。

投产重庆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线束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庆华振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零部件生产、朗基尔汽车零部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二期)、重庆益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新能源汽车铸造制动盘和100万件高性能陶瓷制动盘生产、重庆海宇激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汽车悬架系统轻量化构件材料生产、重庆敏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配件及其模具开发生产(二期)、重庆颢晨机械有限公司燃油/电动两轮及三轮机车生产(二期)等项目。

三、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项目

开工重庆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生产(二期)、上海智韬实业有限公司坤煌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重庆新申世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锶矿综合利用和陶瓷纳米粉体材料(二期)、重庆厚盟科技有限公司(希晶)热处理自动化设备生产及热处理加工、江西汇水河铝材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节能型断桥铝合金型材、重庆精渝田科技有限公司笔电塑胶件自动产线生产、甲智甲创智能门等项目。

竣工重庆天齐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增600/年电池级金属锂和6500/年氯化锂生产、重庆澳洋铝业有限公司铝型材生产(二期)、上海微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安防系列产品生产、上海国创医药有限公司现代化医药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重庆炘扬航能源有限公司/50万方页岩气(二期)、西南水泥厂搬迁(一期)、PPP项目矿山开发建设等项目。

投产重庆镁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装备生产、大理州祥云大宇包装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平方米)包装纸箱印刷成品及纸制印刷品生产、重庆精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件笔电及安防压铸配件、灏睿纳米隔热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一期)、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生产装配及国网应急保障中心建设、重庆天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扩建、重庆重润表面工程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二期)、凯盛君恒药玻(重庆)有限公司5.0中性硼硅药玻产业园(一期)、深圳市仕兴鸿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华旗线缆西南总部基地、东莞市铧富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航空航天连接器壳体及精密配件等加工项目、重庆百钰顺科技有限公司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深圳市信而昌电子有限公司笔电精密连接器及移动硬盘外壳生产、重庆市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安防设备产业园(二期)、重庆科高制冷配件有限公司空调制冷配件扩规扩产、重庆联拓木业有限公司豆胶无醛健康板材生产、重庆瑞信气体有限公司电子特种气体及标准气体生产(二期)、重庆环球猪鬃制造有限公司农副产品规模化出口及内销加工基地、重庆飞镦电器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低铁损高磁感冷轧电工钢等项目。

四、产业配套保障项目

开工铜梁区综合能源站建设(一期)、高新区土地整治、海辰新型储能中心建设工程、金蒲大道、保障配套商业综合体、龙腾大道延伸段、储能产业园上下游企业配套标准厂房、储能产业园配套道路C段、高新区大庙组团道路工程、龙翔大道下穿渝遂高速公路建设、科创新城金山大道建设工程(一期)、科创新城金辉大道建设工程、铜梁区科创新城金辉一支路和金辉九支路等项目。

完工铜梁高新区工业配套保障项目精装修工程、高新区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万洋众创产业园、大庙收费站互通口平面交叉优化建设、大庙园区企业服务中心装修工程、重庆狮峰森实业有限公司厂房建设、蒲吕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

前期储能产业园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期)、储能产业园配套道路B段、金溪大道道路工程、旧县组团道路建设工程、龙翔大道、龙毓大道、新型储能产业总部经济城、科创新城人才公寓、高新区淮远河污水处理厂、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手抓,实施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建立完善数字产业图谱,突出网络、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信息化应用等重点,引育一批数字产业“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6%。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上云制造业企业达到1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个。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5G基站,新铺设光纤1000公里。

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始终把支持企业发展的事放在第一位,迭代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一窗综办”,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三官一律”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机制,用好党政亲商恳谈会、企业服务直通车等制度平台,打造“最宠企业”的营商环境。建好用好产业链党建铜“盟”,落实“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在主导产业上深耕细作,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制造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重点领域产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投放贷款20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和泰润佳、昆凌电子等企业上市进程,力争早日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把招商引资作为增总量、优结构、强支撑的战略性根本性举措,聚焦“2+4”重点产业方向,充分发挥海辰储能、爱玛车业、云丁科技等链主企业作用,瞄准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定向招引、压茬推进,力争全年协议引资66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持续优化招商机制,坚持“一把手”招商,强化专业招商、资本招商、驻外招商,制定产业地图、招商图谱,建立目标企业星级评判机制,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推介活动,谋划引进一批50亿元级大项目,形成招商引资千帆竞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升腾景象。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做实招商项目全流程管理、全过程服务,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真正把招商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三)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市场,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紧盯国家鼓励和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狠抓建设项目进度效率,完善项目“三张清单”滚动更新机制,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使用效能,全年安排区级重点项目207个,年度计划投资407亿元,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项目清单制管理,统筹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将优质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甲智甲创智能门、爱玛配套等项目,提速鹿享家、昆凌电子等续建项目,实现国创医药、华旗线缆等项目竣工投产,鼓励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工业投资增长14%。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机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2%以上。

提升居民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拓展特色消费场景,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释放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潜力,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推动消费升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她经济”“银发经济”,推动香港铜锣湾入驻嘉和广场,激发品牌消费潜力。点亮夜间经济,提档升级老城商业、淮远古韵二期,规范有序发展“地摊经济”,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适时举办房交会,加快提振住房消费的“景气指数”。拓展乡村消费,加快贯通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新建村级寄递物流网点50个以上,促进农特产品“进城”、高质量消费品“下乡”。

(四)聚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数字重庆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持续扩大开放,全方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积极推进数字化变革。对标落实数字重庆“1361”建设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一体化平台部署,按需建设镇街、部门数据仓,数据需求满足率超过80%。建成投用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推进各级各部门工作流程再造、工作体系重塑,提升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促进数字化应用,整体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加快谋划建设一批“一件事”应用场景,推动一批典型应用上线运行,打造更多具有铜梁辨识度和全市影响力的实践案例。启动建设电子政务网络“一网两线”,有序迁移政务私有云,完成镇街精细化实景地图呈现2个以上,下沉人房地物及感知资源数据,构建上下联动协作格局,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取得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推进区属国企实质性“止损”“瘦身”,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高质量推进园区整合,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压减机构数量,推动形成权责清晰、产业聚焦和布局合理的园区开发区发展格局。打赢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构建责权利明确的政企关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100%集中统一监管。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落实调剂使用、经营盘活、转让变现“三个一批”要求,健全资产盘活机制,让国有资产用起来、活起来。启动“小县大城”改革试点,探索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新路径。扩面建设“巴岳农庄”,全面推进“巴川共坊”“铜心小院”示范建设,打造有铜梁辨识度的基层治理工作品牌。

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做深做实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铜梁联动创新区,积极承接科技、金融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政策,建设科创新城、龙城天街等开放窗口,联动吸引开放要素集聚。用好智博会、西洽会、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等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有限公司合作,落实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及扶持政策,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推动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10%以上。

(五)聚焦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发展环境更加卓越,以高质量人才和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之以恒推动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落实科技成果导入三年行动和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气凝胶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硅基负极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力争新增市级创新平台5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4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技术创新首席专家”制度,加压推进“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3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园建设,推行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贷”,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亿元。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综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构建多元化科技攻关支持体系,实施重点科研项目70项以上,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超3.5亿元。深入实施“龙乡英才”集聚、培育、激励、暖心“四项工程”,建立以产业为主导的“1+N”人才政策体系,用好1亿元人才资金池,引进各类人才1300名以上。建设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和重点产业领域人才“蓄水池”,授权“重点支持企业”自主认定人才70名,完善“智铜微服”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功能,打造“铜创未来、诚邀梁才”工作品牌。

(六)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全市“四千行动”,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35.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0万头以上。升级打造“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加快建设“铜梁黑鸡”标准化示范园、林下标准化养殖基地等项目,建成兔管家综合示范园。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龙乡水土生”农产品公用品牌影响力,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启动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推进综合畜禽屠宰中心建设,全面投产莲藕加工项目,力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70亿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全域联动并进新格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实施财政衔接补助项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姜水路等干线公路4条、农村公路危桥6座,硬化泥结石路80公里,延伸农村供水管网300公里,实施农村燃气管道改造6万户。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有序推进“三个革命”,改造农村危房124户、农村户厕1000户,建设巴蜀美丽庭院600户,创建市级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5个。提速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5G在农村地区应用,推动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90%以上。鼓励发展乡村休闲游、康养游等文旅业态,接续办好“一镇一主题”等乡村节会,推动家泽田园创建3A级景区,积极打造四季乡村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

专栏4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一、产业发展项目

开工安居古城研学基地、粮油仓储等项目。

续建围龙巴岳农庄。

完工现代科技设施蔬菜产业、设施水产养殖、食用菌产业、铜梁黑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园、侣俸巴岳农庄、标准化畜禽集中屠宰园区、2023年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等项目。

二、基础设施项目

开工Y018线少高路改造工程、XA08线姜水路改造工程、S543平滩至小林段改建工程、平滩场镇改线段、侣俸镇水利灌溉设施提质改造工程、规模化供水巩固提升工程。

完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S106太和场(璧山界)至三叉口(大足界)改建工程、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铜梁段)、太平水厂工程(一期)、2023年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灾后恢复工程等项目、水利水毁修复等项目。

前期2024年度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桥亭水库扩容、三叉口水库工程、双寨水库扩容工程、同心桥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工程(一期)、大元水库工程等项目。

(七)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增强城市吸引力

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导向,大力发展活力经济,扎实推进城市提升行动,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加快建设宜居美地。

大力发展活力经济。丰富商贸业态,构建龙城天街商圈全新消费场景,接续创建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城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30家以上。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行业补短板上水平。推动行业门店“划行归市”,加快建设汽车二手车市场,促进农副产品市场、电动车摩托车市场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实施“周末到铜梁品牌提升”五大行动,抓好安居古城创5A、巴岳山玄天湖创国家级度假区、小北海首开区建设,提档升级巴岳天街、龙景区、奇彩梦园等景区景点,开展铜梁龙文化主题活动,办好中甲联赛主场赛事、市民音乐节、《追梦·铜梁龙》非遗山水实景演出等农文体商旅赛事活动,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10%,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8%。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及科创新城、龙腾新区等城市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建设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及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地图。深化产城融合专项研究,推进城市重要标志性功能体“七个一”规划深化完善及建设实施。改善旧城居住条件,持续推进老城片区、晏渡桥片区城市更新试点,改造老旧小区17个、危旧房113户,新建货运停车场3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公厕5座、生活垃圾清洁运输设施5座,新改建城市雨污管网10公里,建成投用厨余垃圾处理厂。推进正街社区现代社区试点建设,加快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颜值,实施见缝插绿、补植增绿、立体扩绿,实施园林绿化提质项目3个,建成口袋公园2个,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力争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完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终验,强化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治理,常态化抓好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不断推进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开辟文化遗产活化路径,持续擦亮铜梁龙舞、铜梁龙灯彩扎非遗传播品牌,提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龙文化研究名家工作室,积极打造“龙文化”特藏文献库,创建市级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投用文化馆龙城天街分馆。丰富文体服务供给,优化城市文化景观布局设计,深化体校改革,组织文化惠民活动4000场、全民健身活动20场,推出原创歌曲、舞蹈、曲艺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佳作。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发展精品民宿、露营基地、数字文化旅游体验等新业态。强化文旅宣传营销设计,加快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果转化,上线“周末到铜梁”小程序,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传播效果。

专栏52024年城市提升重点项目

一、城市配套项目

开工南部片区主干线配套工程(市政配套及管网工程)、蒲吕街道岚峰母亲水窖(岚峰水厂)改迁、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

续建城区第二片区(华夏康城片区及白土坝片区)、第三片区(明月广场和龙城天街商圈片区)管网改造工程。

完工2022年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淮远河支流综合治理工程、龙兴大道等城市道路修复、铜梁西站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2023年北部及南部片区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金砂西路道路工程等项目。

前期重庆铜梁西部汽车交易城、璧铜线大学园站片区开发、璧铜线科创新城站前地块商住开发、璧铜线铜梁西站前地块环境整治及商住开发、成渝中线高铁铜梁站片区开发、货车交易市场、汽车综合能源服务站等项目。

二、房地产项目

开工北环路南侧C22-1/02地块、美丽泽京以南地块、南北大道地块、铜梁巴川府等项目。

续建金川紫云府三期、金科·原乡美苑二期、铜梁巴川郡、邦泰·颐和上院、高宇十里云湖等项目。

完工金龙·书香郡、金科·原乡溪岸二标段、集美东方二期第五批次、龙樾熙城一期、中梁·融创云璟、升伟·原香郡一标段、晶山LOMO3号商业楼及地下车库建设、重庆G时代艺术商业中心(一期)等项目。

三、文旅胜地产业发展项目

开工小北海首开区综合开发(一期)、巴岳天街、淮远古镇(二期)提升工程、玄天秀水生态酒店、南部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文化艺术中心、安居古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

续建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玄天湖景区配套基础设施、铜梁龙景区三期工程及提档升级、家泽田园温泉和旅游建设、安少路改扩建建设项目(南部片区主干线部分)等项目。

完工:少云镇少云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西门片区文旅融合发展、安居古城西环线建设(K0+160-K1+418)等项目。

前期安居太平街片区改造(安居古城大夫第片区传统院落修缮工程)、玄天湖主题乐园、龙文化产业园区、月宫山禅修康养中心、小北海首开区综合开发(二期)、安居古城麒麟路建设等项目。

(八)聚焦美丽铜梁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跃升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迭代升级“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奋力打造更好环境更优生态的美丽铜梁。

深入推进污染综合防治。全力推进“治水”,抓好重点水域精细化管控,提速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等项目,承接用好“巴渝治水”重大应用,启动12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定保持III类及以上。全力推进“治气”,强化工业、扬尘、交通、生活污染管控,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力争国控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全力推进“治土”,持续推动重点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排查整治重金属行业企业,创建“无废城市细胞”15个,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准备。

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纵深推进林长制,规划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土绿化等林业重点项目,保护和修复巴岳山、毓青山等山脉系统,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强化地质灾害“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扎实开展矿山修复行动,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35公顷,创建绿色矿山2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和动植物疫情。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先立后破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严格节能审查和监测,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创新绿色化生产模式,鼓励高耗能企业加强工艺改进和装备升级,培育绿色工厂2个。持续压减煤炭消耗总量,积极有序发展天然气、光伏、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能源。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继续做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绿色照明,加强城市公交、出租等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

专栏62024年生态环保重点项目

开工平滩镇移民安置区水美乡村工程、太平生活垃圾填埋场“病害治理+整体封场”和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等项目。

续建小安溪流域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项目(EOD)。

完工团团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安居镇琵琶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垃圾分拣综合处理中心、安居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恢复保护建设等项目。

前期平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小安溪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

(九)聚焦惠民生增福祉,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强企业用工跟踪监测,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扩面提质,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保,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7%、95%以上。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加强护理型床位改造,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全面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积极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至3.7个。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广使用“救助通”,探索建设“铜心援”慈善+救助综合体,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细化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精细化法治化。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域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启动建设金川小学、安居中小学,建成投用铜梁二中扩建工程、白龙小学及3所公办幼儿园。实施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培育计划,系统完善“强师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开展习字育人深度试点,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完善卫生人才分级分类评价机制,持续做好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反馈问题“后半篇文章”,建成区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持续完善医共体“三通”运行机制,建设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力争新创甲级卫生院2个。有序实施健康中国铜梁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上心事”,接续实施好人大代表投票决定后的2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

专栏72024年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一、教育项目

开工重庆科技大学铜梁校区建设、安居中小学迁建工程、金川小学(暂定名)等项目。

续建铜梁中学新校区、铜遂人才共育园(科能技校园)、职教中心改善办学条件改造工程、巴川国际学校教学楼和体育馆等项目。

完工铜梁二中扩建工程、白龙小学、邱少云小学(关溅小学)迁建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含地下停车场)、传媒学院综合服务楼、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综合服务楼等项目。

前期北部初中小学、淮远新区小学、金豪嘉苑小学、特校迁建、铜梁巴中扩建、区职业教育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研学营地建设工程等项目。

二、卫生项目

开工区人民医院安居分院建设、区人民医院精准医疗中心建设等项目

完工区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建设项目。

前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区中医院失能半失能老年护养中心等项目。

三、民政项目

开工新殡仪馆建设、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旧县街道)、第十三特困供养设施(维新敬老院)工程建设等项目。

前期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一期)。

四、其他项目

开工南城街道黄门村农民新村建设、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执勤三大队营房建设、铜梁法院安居法庭建设等项目。

完工旧县街道岚槽片区供水工程、太平派出所主体工程、爱莲人家廉政教育实训基地(暂定名)、生态气象保障中心业务用房室内装修及展陈设施等项目。

前期退役军人光荣院建设工程。

(十)聚焦社会稳定,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细抓实平安铜梁建设重点任务,紧盯重点领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安全发展主动权。

毫不放松抓实安全生产。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建立问题清单动态清零常态化机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积极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推广应用数字应急系统平台,加快推进水毁项目、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灾隐患点治理20处、搬迁避让50户。

毫不放松抓实社会稳定。以党建统领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推动治理重心向下延伸。突出抓好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抓紧抓实“黄赌毒”“盗抢骗”等专项整治,加强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和社会面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行动,用好用实“四下基层”制度,实现矛盾纠纷基层化解、诉前化解。持续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加大宣传工作与各领域的互动联系,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为铜梁加快实现“四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毫不放松抓实风险化解。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落实政治安全重大敏感案事件请示报告制度,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提高防范政治安全风险能力。深入完善债务管控机制,严格落实国家“政府过紧日子”“压减非急需刚性支出”等要求,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做好到期政府债务兑付和隐债风险排查,防止发生违约事件。笃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加强重点企业信贷风险监测,有序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加大房地产领域“两久”项目处置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附件: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2.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附件1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区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的2023年计划草案共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38项,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33项(详见表1)。预计完成或超额完成26项,未达预期9项,因统计口径调整等原因造成特殊指标3项。具体情况如下:

一、26项指标能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区抓科技创新、抓市场主体、抓社会民生等工作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比1.91:1、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长2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9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24家、科技型企业数量1185家、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耕地保有量74.09万亩、粮食产量36万吨,以上9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含税收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含制造业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服务贸易增速、主要河流水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等17项指标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二、9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较为困难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指标4项。第一,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经济恢复仍处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中,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全年GDP增速6.3%,低于预期目标。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普遍面临产业价值链水平偏低、要素成本偏高、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等问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低于预期目标。同期招商引资量、高速下道口货车通行量、工业企业应纳税销售额等匹配性指标分别增长27.26%17.56%13.46%,反映工业经济后劲十足,规上工业增加值将回升向好。第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全区数字经济主要由电子信息企业贡献,受全球消费电子需求萎缩、笔电终端产品整体出口减少影响,企业订单急剧下降,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第四,农业增加值增速。耕地保护政策收紧,农业产业落地困难,设施蔬菜、经果扩种增产空间有限,且受蔬菜盈利能力下降、肥料农药等投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年增速低于预期目标。五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排名第21位,较2022年上升9位。但全市增速放缓,我区成规模、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还需持续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能力较弱,全年增速低于预期目标。

二是投资消费指标3项。第一,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受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产销衔接不畅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面临订单减少、终端产品价格下降、融资困难等多重挤压,利润增速不及预期。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助企纾困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企业营收利润加快恢复,降幅逐步收窄。第二,进出口总值、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两项指标。外需萎缩、中美脱钩断链对电子产业、外贸形势稳定形成较大冲击,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对跨境资金产生虹吸效应,进出口总值和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放缓。随着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能级的不断提升,以上指标将逐步回升向好。

三是气候关联性指标1项。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受今年降雨较少、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多、城市建成区内在建工地土方施工多、工业企业废气治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未能实现计划目标。

三、关于3项特殊指标说明

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为市级年度反馈指标,通过开展人口抽样调查,对影响城镇常住人口变化的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城乡人口迁移因素进行分解,分别估算各因素对城镇化率变化的贡献,区县暂不自行核算预计。二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指标,2023年为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口径有变化,暂无预计。三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2023年目标值市级尚未正式下达。


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3年目标

任务

2023

完成情况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以上

6.3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以上

6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农业增加值增速(%

6.6以上

4.4

4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9.5以上

2.3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15

15

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30

30

7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10

2

8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2:1

1.91:1

9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8

38

10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0

11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10

0

12

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速(%

15

22

13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8以上

8.2

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1

11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

13

14

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5

8.7

16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35

2.45

17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8.5

8.97

18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94

224

19

科技型企业数量(家)

1041

1185

20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5.5

75.5

2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10

16.5

其中:税收总量(亿元)

17.6

17.6

2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

23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以上

5.5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6以上

6.2

24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0.8

1.34

25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5.5

2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以内

102.5

27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8

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28

进出口总值增速(%

10

-6.9

29

服务贸易增速(%

5

5

30

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

500

100

四、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3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24

304

32

主要河流水质

保持或优于

保持

3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

预计能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

3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市级暂未下达

35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完成

其中:化学需氧量(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挥发性有机物(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氨氮(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氮氧化物(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五、安全发展

36

耕地保有量(万亩)

75.81

76.29

37

粮食产量(万吨)

35

36

38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5

0.025

备注:1.5项带“*”号为约束性指标,其余33项为预期性指标。



附件2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在2023年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后的指标共计38项,含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5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其余33项为预期性指标,主要体现导向性。指标设置情况具体如下:

一、指标调整情况

严格对标市级目标任务和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按年度细化五年目标任务,新增招商项目资金到位额增速、亩均税收增速、西部陆海新通道箱量增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率和银行不良率5项指标。

二、目标值设置情况及主要考虑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5%。主要考虑:

一是产业发展有支撑。从工业看,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同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从建筑业看,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在工业招商项目落地、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等带动下将有条件实现回稳增长。从服务业看,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带动企业预期改善、市场活力增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将加快恢复,同时“引导基金+股权投资+银团贷款”资金保障机制促进金融业蓬勃发展,将支撑服务业加快增长。从农业看,随着以工代赈、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项目的加快实施,如不发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计农业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统筹考虑目标衔接。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年均GDP增长7.5%,区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提出未来五年全区GDP达到1100亿元。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筑底波动完成3%,今年预计完成6.5%,未来几年经济将逐步好转,2024年全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可为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三是经济发展客观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增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GDP增速目标定为6.5%,有利于防止主要经济指标大起大落,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既体现大区担当,同时也是保位争先、确保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的需要。此外,稳就业、增收入、惠民生、防风险以及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

四是有利于压实经济工作责任。6.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各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实各层级经济工作责任,体现“跳一跳、够得着”“拼一拼、办得到”的真抓实干精神。

其余37项指标中:一是设定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体居民等预期目标,体现了我区优化结构、补齐短板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等指标市级尚未下达2024年目标值。三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不设置年度目标值。


2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4年目标任务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5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农业增加值增速(%

5

4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15

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50

7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6

8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1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62

10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5

11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6.5

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

其中:工业投资增速(%

14

13

招商项目资金到位额增速(%

7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7.5

15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45

16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9.5

17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249

18

科技型企业数量(家)

1315

19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5

2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7.5

其中:税收增速(%

14

21

亩均税收增速(%

4

2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3

西部陆海新通道箱量增速(%

10

24

进出口总值增速(%

10

25

实际使用外资增速(%

15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

2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6.5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7.5

27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0.8

28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29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率(%

100

三、实现高效能治理

3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17

31

主要河流水质

保持或优于

3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虑

3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34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

其中:化学需氧量(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挥发性有机物(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氨氮(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氮氧化物(万吨)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35

耕地保有量(万亩)

73.78

36

粮食产量(万吨)

35

37

银行不良率(%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8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5


名 词 解 释

三项重点任务:即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文化、民生“八张报表”目标管理,巡视、审计、督查、生态环保督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群众信访、平安稳定“八张问题清单”问题管控,常态化三服务、最佳实践激励推广案例和典型问题复盘、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争先创优赛马比拼“五项机制”结果导向。

“2+4”产业集群:即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2大主导产业集群,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4大特色产业集群。

龙乡水土生:全区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一窗综办: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

企业服务直通车:收集企业在用工、融资、手续办理、用地和政策兑现等方面问题的互联网应用平台。

大数据监督平台:设置惠企政策、政策兑现、亲清承诺、政策咨询、问题反映、检举举报等六个主要板块,积极回应企业的“急难愁盼”诉求、发挥纪检监察“利剑”作用。

巴岳农庄:按照“基层组织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公司治理赋能、综合经营增效、整村推进共富”的思路,实施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

工业标准地:包含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等土地出让控制性指标。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集中部署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等要件,构建综合性、集成性的基础环境,为全市非涉密应用开发和运维提供统一支撑的集成运行平台。

家医有约: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件事,以家医“签约管理、履约管理、服务监管”为核心业务的数字应用。

企业创新积分制:对科技型企业24项创新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进行评价计分,并将积分结果运用于企业定量评价、科技金融产品、政策推送等科技创新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

山城花境:花境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植物配置方式,可以出现在地面、坡坎崖、屋顶等立体绿化中。山城花境是重庆“山城”系列特色品牌之一。

口袋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在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面积约873万亩,涉及重庆28个区县),拟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营造林315万亩。

巴川共坊:以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坚持“社区共建、公益共助、资源共享、治理共抓”工作理念,突出以“党建引领、自治强基、人居提质、法治保障”为工作抓手,以邻里为主体,以坊为空间,以服务为主线,合力打造具有独特铜梁韵味和辨识度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模式。

铜心小院:以院落为基本治理单元,推进院落微治理,院子里的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

互联网+明厨亮灶:通过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对餐饮单位后厨进行实时直播监管。

川气东送二线: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川渝鄂段起自四川威远/泸县首站,终至湖北潜江压气站。铜梁境内全长约45公里,途经8个镇街,将实现川渝自产气与沿海LNG互联互通。

小县大城:以产业为基础,将分散的人口向城镇集聚,从而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中心城市,迅速提高城镇化率。

双倍增: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在2022年基础上均实现倍增。

数字重庆“1361”: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3”,即市区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6”,即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应用系统”;第二个“1”,即基层智治体系。

一网两线:一网即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两线即单链路的电子政务外网、视联网。

电力荷储智管:电力用户侧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的智慧化管理。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四千行动: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即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

一主两辅: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一主即蔬菜,两辅即生猪、肉鸡。

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

九治:即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无废城市细胞:即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方面表现突出。

救助通:微信小程序,主要用于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事项的在线申请、远程经济核查授权,以及在册保障人员的定期动态复核。

医共体“三通”:即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

“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市统一的乡镇(街道)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包括一中心四板块一套网格,即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大基层治理板块,村(社区)网格体系。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龙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政策解读 便民地图 数字人播报 数智大脑 元宇宙会客厅